文|曾响铃
来源|科技向令说(xiangling0815)
随着阿里云、腾讯云2019年收入状况相继披露,中国云计算双寡头的格局基本确立。
但这种格局只是建立在当前的技术背景之上,新的云计算架构理念——serverless正在全球范围内铺开,行业在迎来新的竞争变局。
serverless直译为“无服务器”,是一套架构体系,包括网络层、计算层和数据存储层等,国际范围内最先由aws 2014年推出的lambda开始。
它并不是指不需要服务器,而是计算资源作为“服务”而不是“服务器”的概念出现,可以近似理解为,云计算的计算资源变成一个池子,开发者们从中索取一份一份的“服务”,其结果,是开发人员不需要过多考虑服务器维护等问题。
2017年,全球云计算厂商争相推出serverless服务框架,近两年由于iot、边缘计算、混合云、5g等概念的兴起,serverless成了云计算架构里的“当红炸子鸡”,全新的架构理念直接影响了开发者的选择。
在这种情况下,云计算巨头在特定层面的“抢跑”就不意外了。
例如,腾讯云最近在线发布了serverless数据库postgresql for serverless,这是国内第一次出现serverless数据库(db)。而腾讯云这个动作,不仅是数据层的serverless抢跑,也给云计算行业的serverless迭代加了一把火,一场架构层面的“代差优势”争抢已经开始。
揭开传统云数据库的隐藏痛点,就看懂了serverless浪潮的直接动因
腾讯云官宣为自家的postgresql for serverless设定了很多优势,而其实这些优势说到底都来源于行业层面serverless db对传统云服务架构下数据库的优势。
理解了传统云数据库的“隐藏痛点”,就理解了为什么serverless浪潮在全球云计算领域兴起,为什么腾讯云此时要抢跑serverless db推出独立的产品。
1、“按需分配”是再合理不过的诉求,但技术却长期不能支撑
在非专业人士的直觉里,云计算的数据库最好是能够是实现“按需分配”,在享受云服务的时候,要多少就分配给多少,用户峰值来了就增加(“扩容”),峰值过去就减少(“缩容”),这样,“租用”就不会浪费。
而现实是残酷的,由于服务“颗粒度”等原因,供给与需求的贴合往往很难,很多云数据库的服务只能是阶梯式的手动扩容或缩容,而且开发者为了保证用户体验,不管什么“档位”的服务都必须以最高预测的负载为准申请服务。
而serverless db的扩缩容过程如同海绵,在请求增长时自动扩容,在请求降低时自动缩容,如图:(来源:腾讯云发布)
可以看到,serverless db已经无限接近“按需分配”,云计算平台的服务资源闲置,开发者的资源浪费问题都得到最大可能的解决,由于可以实现自动平滑配置而不需要人工操作,扩缩容的效率也得到很大提升。
2、成本“不应有的浪费”却被行业长期默认
接上文,在传统云数据库架构下,粗糙的阶梯式扩/缩容造成浪费,其后果还直接体现在成本上——那些被闲置但在旧有条件下为了用户体验避免不了的数据库空间,开发者都是要掏钱的,这情况被长期默认。
腾讯云说自己的serverless db产品postgresql for serverless能帮助开发者降低70%成本,操作方式是“按量付费”——用户不需要为数据库的闲时进行付费,而是按照数据库资源响应单元来进行计费。
这一数据是否准确暂且不论,serverless db的省成本能力确实可观。
从实例来看,这是一个游戏应用2019年三种数据库扩/缩容方案所占用的资源情况:
三种颜色线条中间区域的面积,基本可以看作成本的差别状况,很明显,serverless db能节约大量的成本,腾讯云说自己的产品节约最高70%并非吹嘘。
3、所谓“弹性方案”,其高门槛将很多开发者拒之门外
如果打开很多云计算的数据库功能介绍,往往会发现诸如“弹性扩展”等字眼,表示自己的服务可以较为自由地收缩,作为产品亮点进行宣传。
事实上,这类“弹性方案”本质上是一种策略上的弹性而非技术上的弹性 ,即开发者需要实现预估自己的产品的负载量,例如一款游戏什么阶段玩家特别多,什么时候人潮回落,设定好数据库需求的方案,对应进行手动的容量调整。
预估得越精细,这种“弹性”就越接近“按需分配”,显然,这是一件门槛很高的事,多数开发者都很难准确预览负载,手动的调控也很难把握。
腾讯云说postgresql for serverless的用户在购买之后只需要通过组件一键创建数据库实例,“最快1秒钟就可以完成部署”,这种傻瓜式的部署同样来源于serverless db的智能化“膨胀”和“缩小”能力,开发者能藉此有更灵活的业务开发模式和更快捷的上云体验。
也即,serverless db可看作天然的、精确的、不需要人为干预的“弹性方案”。
巨头抢跑serverless db,要的不只是“解决痛点”?
由于无可比拟的架构优势,通过serverless db产品解决痛点会给云计算巨头带来直接的用户增量,但腾讯云抢跑,应该还有更多深度价值考虑。
1、界面清晰化,回归to b服务的底层价值
serverless技术给云计算带来的改变是革命性的。
由于封装了几乎全部的底层资源和系统运维工作,等于给开发人员搞了一个“云基础设施”包拿来就用,云服务的编程被极大简化 ,业内普遍认为serverless是继虚拟化、容器技术之后的第三代通用计算平台。
回到腾讯云业务上,作为腾讯to b战略的主要承载平台,腾讯云选择serverless技术既是云计算竞争的需求,也是to b服务回归底层价值的必要——把所有基础服务一揽子完成,开发者只需要专注于业务本身进行创新探索。
或者说,这只是腾讯在to b过程中一贯放低姿态做纯粹的赋能的一种延续。
2、“全栈化”下,提供serverless闭环服务
在疫情期间,很多腾讯云服务的企业都“从零起步”相继推出自己的抗疫app,包括国内疫情概览、公司员工健康状况实时显示、外来人员进出登记等功能,建立全过程都在腾讯云上完成。
行话叫“全栈解决方案”——云计算平台什么都有,开发者可以只在单一平台上完成产品的搭建,而腾讯云的全栈架构目标恰恰也是serverless。
在过去,腾讯云已经完成了网络层、计算层的serverless化服务(原理类似,网关的弹性、计算的高可用高并发等),此次postgresql for serverless补足了serverless db最后一个环节,意味着腾讯云完成serverless生态布局,在这之后,用户能够基于全栈serverless解决方案构筑云原生应用。
如此,腾讯云不但抢跑serverless db,也通过serverless闭环服务来占据竞争优势。
3、解救“小众”开发需求,渗透“厚尾市场”
有一类“低流量用户”的开发者在数据库方面的需求很尴尬,由于用户数量低且稳定,在传统数据库模式下,它可能连最低配置的单元都没办法“用满”(涉及传统数据库架构的颗粒度问题),会有浪费,但还是要为多余的性能进行付费。
serverless db满足了这种“尴尬但广泛存在”的低流量产品需求,腾讯云的postgresql for serverless理论上可以接受接近于零的费用支出。
事实上,除了低流量,还有很多数据需求方面奇葩的产品,例如不可预测的工作负载、不常用的应用程序以及开发和测试数据库(断崖式上升、下跌,或者不连续跳跃)等,它们共同构成了开发者生态长期没有被照顾到的“厚尾市场”, 由于特异性的需求,几乎都会倾向于选择postgresql for serverless这样的serverless db产品。
4、以价换量打响另类“价格战”
无法否认,云计算在激烈的圈地过程中,少不了价格战的存在,只不过不像消费品那么惹人关注。
价格战的本质是“以价换量”,同样的服务通过降价竞争,从长期来看是对行业的损害。
而serverless db通过节约用户成本的方式吸引更多客户“以价换量”,客观上也开启了新的“价格战”,只不过它不再是以牺牲平台营收、扼杀创新积极性为代价,技术的换代的结果是平台与开发者的双赢,价格的大幅度降低来源于浪费的减少。
可以想见的是,通过较低的价格,腾讯云postgresql for serverless能够锁住老客户,而吸引更多因为成本因素而入驻的开发者,带来类似价格战一样的市场竞争效果,但是,这在根本上是抢跑serverless db的“代差优势”所带来,是一种升维打击的竞争结果。
“代差优势”旗帜下,serverless下一步会怎么走?
从单个案例看,postgresql for serverless后,腾讯云完成了serverless的全栈闭环,但这种闭环,实际仍然不够完善。
postgresql只是数据库的一种形式,按照腾讯云在线发布会上的说法,未来还将部署mysql等数据形态。
不难看出,在“推盘节奏”上,腾讯云是有小算盘的,其他相对优缺点暂且不论,由于postgresql代码相对于mysql更加容易开发,做postgresql版本的serverless db,能够在低成本、易扩容等优点基础上,兼顾高可用、高性能、高安全等特性, 更容易“一炮打红”。
对腾讯云来说,不同类型的数据库的补齐和完善将是下一步的动作。
另一方面,从落地节奏来看,按内部人士的说法,腾讯云serverless原本服务于腾讯内部的众多核心应用,随着开发者生态以及开源生态的不断完善,这些serverless能力开始对用户开放。
这意味着,在serverless架构这件事上,腾讯云基本遵循先内后外的节奏,一站式的开发、部署、运维服务的不断完善将首先以自家业务进行试水。
当然,既然能给开发者节省成本、提高效率,serverless也就同样能帮助体量庞大的腾讯系产品进行云服务优化。
而跳出腾讯云这个抢跑的个案,在行业内部,更多云计算也在布局serverless,只不过还没完成独立的serverless db产品,未能形成闭环。
可以肯定的是,国内其他云计算厂商也会迅速跟进,但最终,多数云计算都会完成serverless架构,只是看谁抢先一步。
尽管从serverless最开始提出到现在首个serverless db在中国出现已经过去6年,但这场云计算serverless的竞逐,才刚刚开始。
*此内容为【科技向令说】原创,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