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免费发信息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 成都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天府之国,四川成都四位著名高僧的传奇故事,读来令人感动

2023/3/14 5:23:38发布135次查看
老阳按:不知道大家是否去过成都,那个天府之国,成都作为最适合人居住的城市,肯定是名不虚传的,那里一切都很安静,彷佛生活在那里,整个人生活都慢了,成都有一座著名的丛林,就是文殊院,老阳曾经去拜访过,确实很安静,那里不收门票,如果大家去成都旅游,一定要去文殊院看看。今天就给大家说一说成都历史上四位著名高僧的故事。
翻开源远流长的成都佛教史,便可以看见一个个高僧大德的身影,像天上的云一样,从历史的记忆中划过。他们或开宗立派,或兴寺讲学,或舍身求法,或著作等身……总之,如果没有这些高僧大德艰苦卓绝的开拓,很难想象蜀中佛教、乃至整个中国佛教从茫茫历史中走到今天的全部面目。成都大慈寺的开山祖师无相禅师,以新罗国王子之身而飘洋过海,入蜀求法,并成为蜀中一代禅门尊宿,极富传奇色彩;南宋时全国的禅门领袖圆悟克勤禅师,两度入主成都昭觉寺,并将中国禅文化推向了历史的顶峰,令人高山仰止;明代龙泉石经寺的楚山绍琦禅师,其禅功高卓,德业深广,被明英宗尊为国师,圆寂后留下肉身五百年不坏,对成都民间佛教信仰影响极大;而当代著名高僧清定上师,以将军身而入空门,其艰苦卓绝的经历和德被四海的风仪,成为当代中国高僧中不可多得的代表人物。
清定上师——禅门里的前世今生
清嘉庆三年(1798年)十月的一天,昭觉寺自丈雪祖师中兴以来的第五代方丈道魁了元禅师,自感身体不适。他于是召集四众弟子,预付后事。
这位道魁了元禅师在昭觉寺历代祖师中是一位功勋卓著的人物,自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出任昭觉寺方丈以来,兴道场,树法幢,内外安和,天清地宁。尤其是他善观众生根机,开辟了昭觉寺禅净双修之道风,使常住修学僧人达500余众。在他住持之时,昭觉寺的道望达到了自圆悟祖师以来的第二次鼎盛局面。同时,他还兼任草堂寺方丈,德高功深,在蜀中可谓望风而归。
弟子们见老和尚意欲离世,一时哀恸之声四起,纷纷跪下来请求他不舍众生,长久住世。老和尚微笑着安抚众人说:“人生如寄,不过脱掉一身臭皮囊而已,有什么好留恋的呢?听好了,我留一个偈子吧:树包碑,檐瓢飞,柱头落地祖师归!”看到众人一头雾水,老和尚抬手指了指大雄宝殿前那棵枝叶婆娑的菩提树,接着朗声说道:“你们看见树下的那块碑了吗?将来它就是证明!”
到了公元1987年5月5日,即农历四月初八佛诞日。当时,已是众望所归的上清下定法师,在昭觉寺举行了隆重的升座仪式,成为临济正宗第四十八世、昭觉堂上第十七代祖师。
清定上师俗名郑全山,浙江三门县人,早年以一介书生,投笔从戎,以期驱除列强,救国救民;中年以后,看破红尘,以将军身,入如来门。此后,追随近代高僧能海上师潜修密乘,得大成就,成为能海上师座下最优秀的付法传人。1955年,清定上师含冤入狱,被关押于上海提篮桥监狱,几经生死,直到20年后,73岁高龄方才获释出狱。其后恢复僧装,孜孜于弘法利生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直到1999年舍报归西时,清定上师的弟子已遍布海内外,且多为当代佛门栋梁,不愧为当代最令人崇仰的高僧大德之一。
据《清定上师隐尘回忆录》记载,1941年,身为国民党少将的郑全山,逃离红尘,在重庆慈云寺依澄一老和尚出家。澄一和尚给他剃度时取法名为清定,并给他讲了这个法名的来历。老和尚曾于1902年12月16日做过一个梦,梦见浙江来的一位很有道行的高僧要求住下,自称是前清道魁和尚,今世的名字叫清定。因为这个梦太奇怪,老和尚于是就把它完完整整地记录下来了。郑全山本是浙江人,也恰好是老和尚做梦那天出生的。因与梦兆相符,从此,清定这个法名便伴随了这位佛门龙象大愿大行的一生。
就在清定上师于昭觉寺升座的那天,人们终于注意到大雄宝殿前的那棵老菩提树,如今已是劲虬龙钟,枝干庞然,原来那一块石碑,早已严严实实地包入树干之中。而旧殿重修,柱头早已落地,檐瓢也不翼而飞。看来,清代昭觉寺道魁祖师的预言偈应验了:树包碑,檐瓢飞,柱头落地祖师归。
金和尚——大慈寺的开山祖师
大唐开元年间,资州纯德寺是蜀中禅教的中心,因为禅宗五祖弘忍大师的十大弟子之一、六祖慧能的师兄智诜禅师,在该寺住锡30余年,使蜀中禅法为之一新。
一天,资州德纯寺来了一位破衲敝衣、披发垢面的苦行头陀僧,要求参谒智诜和尚。那时,智诜禅师已年逾九旬,见此僧来得奇异,便令其依止他的高足、人称“唐和尚”的处寂禅师。这位苦行头陀在唐和尚那里得授禅法后,远避红尘,入天谷山荒寂无人的深溪谷岩下坐禅修道数年,后来,常有二虎相随为其护法。当时,益州长史章仇兼琼得知此僧之神异后,曾入山谒见,于是这位异僧始从山林移居城市。
这位苦行头陀不是别人,正是以新罗国三王子之身出家,只身飘洋过海,入大唐国求法,后来成为成都净众寺和大慈寺开山祖师的无相禅师。无相禅师俗姓金,人称“金和尚”,因为新罗国位于大唐东海之外,故后人尊称为“海东大师”。
唐玄宗避乱入蜀之时,曾礼请无相禅师入内殿供养,并“敕建大圣慈寺”,赐田千亩,共计96院,并命无相禅师为这座庞大的寺院订立规制。大慈寺因此而成为当时四川、乃至全国最大的佛寺。
无相禅师的神异事迹很多。据载,有一天,一位打柴的大汉来到禅师所住的寺里,将柴供给厨房以后,对禅师说:“今天半夜有人来拜访你。”禅师对他一笑,说:“就是,我正等着他呢!你莫伤他。”到了半夜,这位一直拿着柴刀、陪坐在禅床旁的砍柴人,突然觉得墙壁上有动静,于是腾跃半空,举刀一挥。只听一声巨响,一个硕大的人头落到地……这事的原委是这样的:无相禅师的弟弟,刚刚继承了新罗国的王位,因为害怕哥哥回国去争夺他的王位,便派了新罗国内的头号刺客,潜入大唐,千里追踪到成都行刺。据说,这位打柴人便是禅师居山修行时收服的二虎之一,它在禅师最危急的时刻,化现为打柴人的形象前来护法。
还有一次,禅师在净众寺时,曾指着佛塔前的一棵柏树说:“等到这棵树长到与塔一样高时,净众寺就不复存在了。”果然,至唐武宗会昌灭佛,净众寺被彻底毁坏时,此树正好与佛塔长到一样高了。净众寺被毁坏以后,从此再没有复兴起来。大慈寺因为是玄宗皇帝敕建,方才在这场浩劫中幸免于难。
圆悟禅师——人天崇仰的禅门领袖
南宋建炎年间,已经年逾花甲的佛果圆悟克勤禅师,从江西云居山归老辞行,终于落叶归根,再次回到了曾经住锡过8年之久的成都昭觉寺,并在寺西八里幽静处,辟建一习静之所,日日静心安禅,离席养老。
此前的建炎元年(1127年),克勤禅师在盛名之下,应宰相李纲之邀,主法于号称“江南禅林之冠”的镇江金山寺。在这座高僧辈出的著名禅林里,克勤禅师大展临济宗风,棒喝交驰,机锋电闪,曾于一夕之中令会下参学者17人开悟,声震天下禅林,其禅堂也因之得名曰“大彻”!
克勤禅师俗姓骆,四川彭州人,世代宗儒。18岁游崇州妙寂院时,见佛书如睹自己旧物,三复怅然,自言自语说:“我过去一定做过和尚啊!”于是依自省法师出家,博学经论。后因一场大病,死里逃生,遂立志了断生死,出川参学。此后,四处游访,遍参当世诸宗禅门大德。虽然诸方都对他的精神气蕴大加称赞,甚至黄龙老禅师还预言:“他日临济一派属子矣!”然而,此时他并没有彻悟。直到在河北蓟州遇到了另一位赫赫有名的四川老乡、绵阳人五祖法演禅师,克勤在五祖大师的严密逼拶下,几经波折,最后才因一个偶然的机会大彻大悟。
那天,有一位四川官员来向五祖问道,五祖说:“不知大人年轻时读过小艳诗没有?有两句跟你问的这个‘道’很相似——频呼小玉原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这位官员听了,只是“喏喏”地点头。等此人走后,当时还是侍者的克勤连忙问五祖:“您说的两句小艳诗,刚才那人懂了没有?”五祖说:“他只认得声。”克勤一下子疑惑了:“不是说‘只要檀郎认得声’吗?他既然认得声了,为什么还不对?”五祖眼睛一瞪,厉声喝道:“你听好了,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庭前柏树子!”克勤当时便蒙了,只好低头沉思着出门,却恰好看见一只鸡“扑扑”地飞到栏杆上,鸣叫了一声。克勤闻之霍然大悟:“咦!这不正是‘声’吗?!”连忙转身回到五祖屋里,汇报心得体会,并呈上一偈:“金鸭香销锦绣帏,笙歌丛里醉扶归。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
听克勤念了这首表明自己悟境的“艳诗”之后,五祖哈哈大笑,高兴得像个小孩子一样手舞足蹈。于是,他逢人就替克勤打广告:“我侍者参得禅了!我侍者参得禅了!”自此以后,五祖命他分座为大众说法,推为寺里的首座大和尚,名声很快就广为人知。
北宋崇宁年间,克勤以母老回蜀省亲。当时蜀中无论僧人还是士大夫,都已久仰克勤的高名,成都府帅郭知章迎请他入主昭觉寺,一住8年,大阐顿教,举扬宗风,一时全国入蜀参学的僧人纷至沓来。从此,昭觉寺进入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并一举确立了禅门临济宗祖庭的崇高地位。
此后,克勤禅师再度出川。在荆南,以对华严之旨的精彩阐扬,折服了朝中重臣、俨然以白衣禅门领袖自居的无尽居士张商英。自此以后,克勤禅师成为两宋之间的一代禅门领袖。北宋徽宗仰慕其名,赐禅师紫磨袈裟和“佛果”称号,南宋高宗亦以国师之礼相待,并赐号“圆悟”。圆悟克勤在中国禅宗史上最大的贡献,则是以《碧岩录》和《圆悟心要》两部著作。
石经祖师——成都人的肉身菩萨
说起楚山大师,除了对蜀中禅教有一定研究的人,可能没几个知道他是谁。但只要你一提“石经祖师”的大名,则几乎所有的老成都都能说出个一二来:这可是肉身菩萨坐道场哦!在1949年以前,每到初一十五或者传统节日,成都的善男信女们就会蜂拥而至,到石经祖师那里去烧香许愿,祈福增寿。也许缘于石经祖师是“肉身菩萨”之故吧,人们凡有所愿,皆能有求必应,于是,不论远近,前来烧香拜佛者,可谓趋之若鸷。近代成都作家李劼人,就曾在他的小说《死水微澜》里,生动地描述过石经寺熙熙攘攘、人头攒动的香火盛况。
这位被民间百姓尊为“石经祖师”的楚山绍琦禅师,系明代四川最著名的高僧。他于临济宗明悟无际禅师处开悟得法后,出川云游于江浙、吴楚之间多年,并入住天柱、匡庐等大丛林,说法如云似雨,禅风远播四方,名重一时。50岁时,禅师取道江苏返蜀,应蜀王之邀主持灵音寺(即今之石经寺),并以其独特的禅风开创了著名的绍琦禅派,使明代中后期的四川各大丛林,几乎都是绍琦一派的传承。
楚山大师因其禅功高卓,德业深广,被朝廷敕封为“荆壁禅师”,更被明英宗尊为“国师”。楚山禅师于69岁时圆寂,三年之后,肉身不坏。其弟子遵师遗嘱,将其全身漆金后供奉于丹崖祖师殿内,成为蜀中佛教寺庙中罕见的“肉身菩萨”。
成都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