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免费发信息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 成都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成都粽子一条街为何都打“婆婆”牌?四大粽师如今仅一人健在

2023/6/16 9:12:01发布41次查看
端午节前后,马鞍东路车水马龙,粽子一条街上,各种以“婆婆”打头的招牌比比皆是。马婆婆坐在自家门口,望着街上熙熙攘攘笑而不语,当年四位太婆摆摊卖粽子时,哪有这般热闹。20多年,弹指一挥,只有92岁高龄的她,能够口述这条“粽子一条街”兴起的历史。
一条绳子一根筷、两匹粽叶一把米……直到现在,马婆婆依然动作麻利,包个粽子信手拈来,在工厂、超市、蛋糕店大举“围攻”之下,马婆婆仍旧以不变应万变,埋头刷洗粽叶,不紧不慢包出粽子,卖给过往市民。
▲92岁高龄的马婆婆如今依然手脚麻利
粽子“合伙人”
太婆合计摆摊 小区改名粽香苑
王婆婆、李婆婆、杜婆婆……马鞍东路上,粽子店无不以婆婆命名,家中老人坐镇店门,年轻人戴着耳机,手上一副手套,头也不抬,一手拿粽叶,一手拿线,迅速缠绕。一分钟之内,四五个粽子陆续扔到盆里。“现在包粽子的人,简直像机器人一样快了。”一位市民感慨。
一个粽子店,整合了一条产业链,卖叶子的、卖包装盒的、职业包粽子的、租门市的……“刚开始哪有这么多,都是一家人把所有事情做完。”92岁的马婆婆算是粽子街的开山鼻祖,当年,李婆婆在这条街上开启卖粽子先河,她和邻居梅婆婆、任婆婆紧随其后,年近70再度出山创业。
马婆婆回忆,李婆婆最早开始在马鞍东路卖粽子时,还是上世纪80年代。1992年,她和梅婆婆、任婆婆开始做粽子生意。当年的四位“开山鼻祖”,如今只剩马婆婆还健在。
“当时生活比较困难,退休工资才22块,卖粽子也是想贴补家用。”马婆婆回忆说,当时老人们就在宿舍楼外拿簸箕摆个摊,卖粽子。现包现卖,来的人多,包完一个就被人买走了。合伙两年,几位老人开始“单飞”,马婆婆也将自己一楼的房屋开了一个阳台,在自己家中做起粽子生意。就连他们的小区也被更名为“粽香苑”。
▲马婆婆正在包粽子
开宗立派
教授学徒谋生技能 一条街上开枝散叶
那时候,下岗工人比较多,3块钱一斤的粽子生意,不失为一种再就业的选择。院子里的街坊邻居都跟着马婆婆等人学习包粽子,很多人学会了就走。有人劝她,教会了徒弟饿死师傅。“露天坝子头的盐,大家吃。”这个重庆老太太没听劝,只要有人来学,她都不吝赐教。街上的粽子店陆续开到28家,“我们不也照样开到了现在嘛”。
5月27日晚,两个年轻人骑着摩托车来到店门口,买了几斤粽子就走了。“现在大家吃粽子,都是吃一种情怀了。”马天利,马婆婆的大儿子从母亲手中接过衣钵,现在家里粽子生意都是他来操持。“我们如果不卖粽子了,老太太不高兴。”他小声告诉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店门前,儿子马超负责吆喝、收钱,包粽子,也是他从小就掌握的一门手艺。
▲马婆婆是粽子一条街上的“元老”
花样增多
家人试吃粽子 腊肉豌豆融入糯米
蛋黄肉粽、板栗肉粽、酱香鲜肉粽、若羌灰枣粽……在马婆婆的店门口,粽子品种已有10种,而在当年店铺成立之时,粽子品种也不过两种,一种白味、一种椒盐。
“这都是一个慢慢演变的过程,你去看超市里的品种还要多些。”马婆婆回忆说,很多口味还是顾客提议的,以前有一位乐山来的顾客,建议我把腊肉和豌豆也放在粽子里。“我当时就试了一下,让儿子他们尝。”马婆婆说,家里人全票通过,就可以进行量产了。
马天利也感慨说,现在粽子一条街上,有的店铺粽子种类多达20多种,这个市场虽说是不断变化,但大家还是对几种口味情有独钟。“我们这里白味粽子就是最畅销的。”马婆婆一脸乐呵地说。
马婆婆露了一手,两手握着粽叶,五指在糯米堆中轻轻一抓,朝着粽叶围成的锥体里一投,轻轻一拍,合上叶子,线条在绿叶周围开始缠绕。
“包得紧、煮得融!”马婆婆讲解着包粽子秘诀,“里面一层叶子装米,外面一层美观”。
▲每年端午节,马婆婆的儿子女儿都会回来帮忙
全家出动
儿子女儿每年请假 回家帮忙包粽子
若在平时,老人一定会在麻将桌上准时出现,“打五毛钱麻将,两块钱封顶”。但是到了端午节前后,她一定会坐在店门前,主持大局。这是家里一年一度的“盛会”。儿子、女儿都要从各自单位请假回来,帮助家里“挑灯夜战”。“煮粽子,坚守到晚上3点钟再正常不过。”马天利退休前在重庆上班,每年都会请一个月假,回到家中给母亲帮忙。
如今,33岁的孙子马超俨然成了粽子家族中的第三代传人,到了端午前后,他也要给公司请假,回来助父亲一臂之力。
做大做强
一门三代做粽子 明年准备开厂
“年轻人,总是有年轻人的想法。”马婆婆说,自己老了,粽子生意怎么做,她也说不上来,不过,家里的孙儿还是很有想法。两三年前,孙子在淘宝上注册了一个网店,现在微信支付比较流行,他们又将二维码贴在店门口。“还是他们有办法”。马婆婆的名字还被他们注册了商标,她指着招牌上的“r”说。
前两天去医院,孙子开着车载着马婆婆从马鞍东路转了一圈,“哇,都这么多店了。”马婆婆说,现在很多店都是在这几天临时租出去的,卖粽子的生意人都会来这里。“我们生意也没受影响,以前卖几百斤,现在卖几千斤。”马婆婆笑着说。
几千斤已经让他们忙不过来了,他们也开始雇人帮忙,一个人包100斤米的粽子需要支付240元,一天至少要雇三四个人;一捆叶子350斤一共要480元……马婆婆对这些数字都了然在心,提前一个月就要催促家里人赶紧张罗。
如今,这条粽子一条街已经盘活了一条产业链,从湖北来的粽叶每年都会定期供货、礼盒供应商每隔几小时就会上门问盒子是否够用、糯米经销商开着小车送货上门。“家里太小,已经放不下了。”马天利在后院灶台忙活着,“明年吧,明年还是准备开个厂,这样才可以扩大生产。”
视频:马婆婆为你示范包粽子的正确姿势:
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 宦小淮
摄影记者 张士博
编辑 刘艳美
成都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