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东方电气集团波黑斯坦纳瑞项目现场
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而距“一带一路”这一重点面向亚欧非大陆倡议的提出,转眼已近5个年头。
所谓“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正在加快,税收也成为营商环境中直接影响企业跨国投资和经营难度的“关键一环”。长久以来,成都一直致力于对内税收指导和减负、对外推行“一带一路”税收合作,积极“从内到外”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
税收红利释放,企业海外版图扩张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共识不断增多,建设持续推进,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投资经营需求正极速增长。
以成都为例,截至本年初,其所辖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建和筹建项目共计166个,涉及金额超过100亿美元,分布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北线、中线、南线和中心线,覆盖范围广。
近两年,成都的境外投资备案企业新增245户,备案投资总金额高达67.68亿美元,有14户备案投资总金额超过1亿美元。2013年-2017年,成都市货物出口额不断增加,且增幅递增,2017年总金额达129亿美元,同比增幅达到13.8%。这之中,“一带一路”沿线外贸出口额同比增长高达50.15%,总金额约39亿美元,产品畅销61个国家(地区)。
“成都制造”的身影,正越来越多地闪耀在“一带一路”上。
数据来源:成都市国税局
而中审众环会计事务所首席合伙人石文先指出,“在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税务服务需求是最多的。”
根据2017年成都国税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统计,其辖下“走出去”企业申报境外所得达16.76亿元,境外所得应纳税额合计2.88亿元,境外抵免所得税额高达1.21亿元,实际应纳税额抵至1.67亿元。
图为:东方电气集团瑞典风电项目
其中,境外所得合计超过一个亿的国家和地区,分别为越南、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亚、印度尼西亚、老挝和科威特。境外所得纳税额最高的国家或地区分别为巴基斯坦、老挝、赞比亚和印度,金额均超过一千万。
总的来看,2013年-2017年,成都市国税出口退(免)税合计超过290亿元,每年都有1300余户企业从中受益。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勘院)正是其中一员。
3月6日,cctv4“一带一路”特别节目《助力新丝路》,探访了位于塔吉克斯坦的格拉夫那亚水电站,将镜头聚焦参与电站技改的工程技术团队,这支团队中就有成勘院的身影。4月3日,成勘院凭借其设计的哈萨克斯坦“水电明珠”玛依纳水电站再次登上央视。
这个已成立近70年的老牌企业,正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二次创业”,抓住机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被授予成都市“一带一路”跨国成长企业称号。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在成都税务部门政策辅导下,成勘院2016-2017年境外建筑服务实现收入8000余万元,享受增值税免税额900余万元,成勘院于今年首次就境外设计服务进行出口退(免)申报,可实现增值税退税90余万,成勘院还享受西部大开发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企业所得税优惠,正是对内的税收红利的释放,成功助推了企业海外版图的扩张。
对外合作,减少重复征税风险
“企业在海外上市,所面临的制度与中国也有不同。不同国家存在不同的法律制度,在不同的交易所、不同的资本市场也肯定有不同的交易规则。”石文先指出,如果是中国的企业到外国上市,都要按照当地的制度作出适应性变通。
其实不仅是企业“出国”上市,一般的投资和经营也面临同样的问题。税收政策的不同,可能使“走出去”企业面临各种境外税务纠纷和重复征税。
5月14日,“一带一路”税收合作会议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开幕。在开幕式上,中国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表示,“建设‘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税收合作长效机制,是完善国际税收治理的务实之举,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务实之举,也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务实之举。”
据国家税务总局国际税务司司长廖体忠介绍,截至今年4月,中国税务部门已与25个国际组织和区域税收组织建立合作关系,与11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双边税收合作机制,与“一带一路”54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税收协定,共发布了75份国别投资税收指南。在此基础上,成都根据其具体的“走出去”情况,又有针对性的发布了39个国家(地区)投资税收指南。
图为:成都市锦江区2018年金融业税企沙龙
所谓“内外兼修”,除了发布掌握外情的“指南”,摸清内情的“清册”也极其重要。同样以成都为例,据统计数据显示,到2017年成都已形成了国税系统226户“走出去”企业清册,比2013年底增加了88户,增幅高达64%,数据也更加准确性和完整。同时,建立境外被投资企业清册,也有利于全貌化展现本地区对外投资状况,摸清当前境外税收服务对象。
在“知己知彼”的政策帮助下,“走出去”企业的获得感正在增强。
总体来看,2015年至2017年,中国税务部门利用税收协定下的相互磋商机制,开展双边税收磋商211例,共为“走出去”和“引进来”企业消除重复征税128.78亿元。
同样得益于税收协定,“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来,成都也已成功协助“走出去”企业在东道国享受税收协定待遇超过6亿元,并通过向“走出去”企业提供境外税收风险预警服务,协助解决境外税务纠纷,帮助企业避免损失上亿元。
主动作为,帮助企业“走出去”
西南财经大学教授、西财智库首席研究员汤继强表示,“税务系统助力‘一带一路’的做法,对其他部门推动‘一带一路’合作共赢有启示借鉴意义。”而成都“税务系统的做法”,不仅是帮助解决纷争避免损失,更是积极主动辅导尚未“走出去”的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作为全球最大的输液产品制造商,科伦药业是成都本土成长起来的大企业。
该企业原本专注于内销市场,自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后,当地税务部门主动对接科伦药业,积极听取企业意见,结合其货物的出口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退税政策及操作实务培训。
具体而言,成都税务部门首先对其在出口申报过程中的难点及风险点,提前进行提示和解决方案指导。此外,建立绿色通道,为企业定制个性化服务方案,预约服务和延时服务双管齐下,全面提升其出口退免税业务办理速度与效率。
实际上,以上做法也已于5月22日正式写入《成都市国家税务局、成都市地方税务局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中,也即“税收营商环境”十六条。其中专门明确要“助力企业‘走出去’,服务‘一带一路’,开设办税办事绿色通道,定期开展‘走出去’企业涉税服务座谈会”等。
受惠于此,科伦药业大力拓展出口业务,截至目前,其已成为哈萨克斯坦最大的中国民营投资企业。近五年(2013—2017)来,该企业共实现出口销售额2786万美元,办理免抵退税2772万元,相比2008—2012年增长高达200%。
“得益于国家发展战略和出口税收优惠政策,今后将更加大力发展出口贸易,稳步开展国际合作与境外投资,争取公司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更加发展壮大。”该企业董事长刘革新感慨到。
“春江水暖鸭先知”,“走出去”企业和企业家也许对税收“保驾护航”的感知最敏锐,也最深刻。
正如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员工所言:“有如此专业周到的税务团队,我们才能够‘轻装上阵’,在国际竞争中‘一往无前’。因为我们从未如此深刻地认识到,‘走出去’的我们,不是一个人在孤军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