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免费发信息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 成都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唐朝战乱成就天才 杜甫为何再次回成都加入严武幕府

2024/2/10 20:44:02发布25次查看
“战乱流离,成就了杜甫这个天才”。
作者:辛上邪
图片来源:新华社
再回成都、与严武二度共处后,两个人的关系不似旧时融洽。究其根源,乃与杜甫在严武力邀之下加入严武幕府有关。
严武第一次入蜀时,就邀请过杜甫入幕府,但被杜甫婉拒,“懒性从来水竹居”、“幽栖真钓锦江鱼”。第一次是杜甫先来成都,并非是来投靠严武,而再次回成都,则摆明了是由于严武归来的原因。因此,严武再入蜀后,邀请杜甫,杜甫便不好拒绝。亦有学者认为杜甫加入严武幕府,是由于代宗继位后,杜甫萌发了重新参政的想法。而一旦成为严武的下属后,疏散的田园生活便结束了,杜甫又成了昔日华州任上整日迫于处理文书的小官吏。
广德二年(764)三月,杜甫入严武幕府。严武上书,表奏杜甫为节度使参谋、校检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杜甫由此又被称为杜工部。节度使参谋归节度使管理、任命、给俸,校检工部员外郎属于荣誉官职,不是真的去工部做事,属于从六品上。唐制,五品以上赐绯衣、鱼袋。故对杜甫赐绯、鱼袋属于恩上加恩。严武为杜甫奏请官职,一方面是出于私交愿意提携杜甫,另一方面也是彼时的幕府风气——各节度使为了笼络人才,竞相为属下加官。朝廷不耗费任何资费,授予这类空职,也算顺水人情。
尽管“加官晋爵”,杜甫的幕府生活却不顺畅。当年秋天,杜甫即后悔入幕,“胡为来幕下,只合在舟中”。与同事多有不协,“平地专欹倒,分曹失异同”;每日上班多辛劳,“晓入朱扉启,昏归画角终”;不自在,“束缚酬知己,蹉跎效小忠”;感觉如鸟入樊笼,“信然龟触网,直作鸟窥笼”,思念江湖山薮。这些原因之外,恐怕还有杜甫与严武本身的矛盾。日日相处的上下级毕竟不似先前饮酒聚会赋诗的朋友容易相处,再加上二人皆个性天然,难免会有龃龉,但也未出大错——《新唐书》转引《云溪友议》中杜甫醉酒后登床斥责严武“严挺之乃有此儿”、严武欲杀杜甫被其母制止的故事,经傅璇琮等考证,不确。
永泰元年(765)正月三日,杜甫正式辞职回浣花溪草堂,不久便获高适辞世的凶信。三年前,王维去世;两年前,房琯驾鹤;一年前,郑虔逝于台州、苏源明饿毙于长安;李白生死未卜,杳无音信,怅然回顾,真是“独步诗名在,只令故旧伤”,杜甫自感老迈羸弱,“疟病餐巴水,疮痍老蜀都”,故乡远在他方,“飘零迷哭处,天地日榛芜”。四月,严武暴卒。成都没有什么再值得留恋的,也无人可依托,杜甫留下一直跟他“一岁四行役”从洛阳到华州、到秦州、到同谷、入成都的幼弟杜占看守草堂,带领家人准备通过水路返乡。杜占很可能一直留在了成都,成都的城南杜姓据说是杜占的后裔。
从成都东下,杜甫一家路过嘉州(今四川省乐山地区)、渝州(今重庆)、忠州(今重庆忠县),秋天到了云安(今重庆云阳县)。大历元年(766)四月,杜甫一家从云安迁到夔州(今重庆奉节)。到大历三年(768)正月离开夔州,杜甫在夔州住了一年九个月。这段时期内,他搬了六次家,写了四百五十余首诗歌,其中有不少是追忆故人及旧日时光,如回忆当年与李白、高适漫游的《昔游》,“昔者与高李,晚登单父台”,曾是“吴门转粟帛,泛海陵蓬莱。肉食三十万,猎射起黄埃”,可如今岁月蹉跎,老之将至,“隔河忆长眺,青岁已摧颓”,诗友已逝,“不及少年日,无复故人杯”,辉煌不再,“荣华敌勋业,岁暮有严霜”。
在夔州所作的诗歌中,还有《秋兴八首》——叶嘉莹先生所集录的历代相关评论便有几十万字,可知此组诗对后世的影响之巨。尽管夔州山清水秀,白帝城风景令杜甫倾倒,“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但他仍然思念两都,“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最终,尽管在夔州置了田产、筑了草堂,还有地方官柏茂林的照拂,但杜甫将产业送予亲友后,带家人于大历三年初春出三峡赴江陵。
但学界认为,杜甫离开夔州的原因比较复杂,除了思念两都,欲从江陵下襄阳返东都,还可能是打算去江陵与弟弟杜观相会,也有与柏茂林相处不协的原因,亦有学者认为夔州的气候杜甫不能适应、山有虎患、又有无良之徒欺侮外地人,居民热衷于商业、在树上架屋居住、以鱼为主要的食物、崇尚巫傩,这些日常生活的种种不便及与儒家文化的冲突也令杜甫不愿久居。
无论何种因由,大历三年正月,杜甫全家乘船出峡,到了江陵。旧友李之芳、郑审在江陵,去之前,杜甫给他们写下《秋日夔府咏怀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说明了在夔州的不如意和自己生活的困境,为去江陵做铺垫。这首千字排律是杜甫最长的一首诗。到达后,杜甫与他们雅集饮酒,多有诗歌赠答。然而,杜甫的贫困生活却未根本改善。李之芳病故后,蜀地的兵乱也波及过来,杜甫一家只得继续南下。
在公安(今属湖北荆州)逗留两个月后,年底到达岳阳,渡过洞庭湖,于大历四年(769)正月抵潭州(今湖南长沙),沿湘江去衡州(今湖南衡阳)投靠韦之晋。韦之晋是杜甫少年的朋友,十九岁杜甫第一次游历天下时,即与韦之晋结伴。终于有老友可托本来是一次转机,可惜韦之晋在四月就被调任潭州,上任后便病故了。衡州失去了依靠,入夏天气又热,杜甫也只得带家人返回潭州,靠亲友接济及自己去集市卖药勉强度日。这段日子虽依然穷困,但与潭州的诗友时常小聚也颇为热闹,基本算安定。偶尔,杜甫亦乘船游览附近山水,写诗记述。
大半年后,大历五年(770)四月,潭州爆发了臧玠之乱,杜甫全家只得逃往衡州。在衡州接到任职于郴州的舅父崔伟的书信见招,便去投奔舅父。时逢夏季,湘南洪水泛滥,船在耒阳被困五天断粮,幸得耒阳县令闻讯后送来白酒、牛肉解困。无法南下,只得北上回潭州。暂歇几个月后,是年深秋,杜甫决定北归。船行至岳阳一带时,愿望终不敌病魔,孤舟中写下《风疾舟中伏枕书杯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家事丹砂决,无成涕作霖”,诗人含恨而终。
杜甫去世后,他的长子宗文也辞世了,儿媳带着孙子返回家乡四川,在眉州定居。宗文的儿子自号东山翁,他的这支杜氏在宋代时迁居江津。父兄离去后,次子宗武流落湖南,被节度使李昌蠖收留,随其去桂林。在李昌蠖的推举或直接任命下,被授予正九品下的“正字”,所以又被称为“杜正字”。大历年间,宗武曾从桂林去江陵探望在此地定居的叔叔杜观。事后应返回桂林。但宗武后来可能返回杜甫的卒葬之地,为父亲守墓。因此,平江的杜氏一支以宗武为始祖。宗武应卒于元和八年(813),即元稹应起子嗣业的请求为杜甫作墓志铭之前。
叶嘉莹先生说:“杜甫是可以集大成的天才,生在可以集大成的时代,有可以集大成的才能和容量,这当然是他的幸运,可是他也遭遇到了不幸,因为当时的唐朝处在一个大转折的时代,国家正一步一步走向衰落。正是因为杜甫生在一个大转折的时代,经历了战乱的痛苦、流离,才成就了他的诗歌。河中流动的水遇到河底的石块才能激起美丽的水波,它落下万丈的深渊,才有了奔流澎湃的瀑布。战乱流离,成就了杜甫这个天才。”
(原标题:杜甫之死 )
来源:北京晚报
成都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