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我国玻璃行业出现的诸多问题,今年上半年,国家经贸委《建材工业“十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积极推广玻璃深加工产品的目标,要求玻璃深加工率达到3 0%。这对众多玻璃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嗅觉灵敏”的企业开始倾情出击,大上钢化、中空等深加工项目。据一项可靠数据显示,仅四川钢化玻璃市场就预计在去年同期4 0万平方米的基础上提高20%以上,专家估计不低于60万平方米。然而近期成都地区钢化玻璃生产数量远不止这些,已呈直线上升趋势。
据不完全统计,西南地区现已上和拟上的钢化玻璃生产线不下14条,川渝约12条,成都地区已达10条。更令人吃惊的是在成都外东,一条不足两站路距离的建材路上就有5 条钢化玻璃生产线将诞生。
蓉城支起10条线
有人说,外东建材路不应叫建材路,应当叫玻璃路。因为过去这里姓“玻”的企业仅3家,且均为国企。如今这里已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之势:有中外合资的明达玻璃(成都)有限公司(下称明达),有国有企业成都玻璃厂(下称成玻),军工企业国营一五七厂(西南玻璃厂,下称一五七),民营企业成都市宏达镀膜玻璃有限公司(下称宏达)。据悉,明达于1 998年即投资兴建了一条国产平弯钢化玻璃生产线,成为成都地区的钢化旗舰。此条生产线虽为中等炉,但基本是满负荷运转,不少玻璃厂家还在该公司加工钢化玻璃。而近期,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公司又耗巨资引进了德国钢化生产线,预计该条生产线1 0月份将正式投产。成玻对外亦称钢化线将于9月投产。一五七厂原有一条芬兰产的钢化线,据悉近期又将引进一条国产的钢化线。如此一来,建材路上即有5 条钢化线(宏达不在此列)。据知情人士透露,3家企业几乎同时上线,且铆足了劲想火拼一把。然而如此短距离交火,势必引发价格大战,鹿死谁手只有拭目以待了。除建材路上新上3 条钢化线外,宏达原也打算在此上线,后见此情景,将钢化线放在了内江。此外,位于建材路附近的一家特种玻璃厂,在媒体上一直宣传在建一条大型钢化玻璃生产线。另有消息称,成都通达工艺玻璃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通达)也将上一条大型钢化线,但当问及该公司时,有关负责人却讳莫如深,婉言相拒。很明显通达是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如此一来,成都地区建钢化线多达1 0条。如果按每条钢化线平均年产30万平方米计算,成都钢化玻璃年产量将达300万平方米。据业内人士称,这样的产量远远高于目前成都市场的需求,至少产量的增长远大于市场的增长。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谈还不包括沿海地区投入成都市场的钢化玻璃产品,纵观全国,情势之急并非危言耸听。
局内人士“对对碰”
业内人士很清楚,在成都市场上目前真正运转正常且有较好效益的钢化线是明达、成都新世纪安全玻璃有限公司(下称新世纪)和四川国栋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栋)3 条线,而国栋对外号称年产钢化玻璃86万平方米。国栋副总经理周荣侯在接受采访时称:“我们的钢化线为芬兰大型超薄、超厚生产线,芬兰设备是世界上一流的设备,并且我们引进此生产线主要针对的是中国建筑市场,其加工的厚薄区间有相当的能力,可钢化2 .5毫米~19毫米,宽达2.4米~..1米。因此,我们具有很强的设备优势和市场优势,并将依然保持在深加工市场上的领头羊地位。”
与国栋相比,明达玻璃(成都)有限公司玻璃加工厂销售开发科的曾晓更为自信。曾晓称:“目前我们正在运行的平弯钢化线,虽是国产,但大家可以看得到,运转基本为满负荷,其他厂还在我厂进行钢化加工。不排除有的厂可能正是看到了该线有较好的效益而有此打算。另外,我厂目前花巨资引进的德国最新钢化玻璃生产线也将于1 0月下旬投产,该线无论是设备、档次,还是加工能力都是目前最好的。其最大特点是能耗低、自动化程度高、钢化玻璃品质稳定。可钢化3 毫米~19毫米,最大规格5.2米~2.6米的各种玻璃,月产可达1.8万重量箱。因此,对我厂的加工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我们很有信心。”
相对于国栋、明达,新世纪和成玻要低调一些。但对新上项目仍持乐观态度。认为国产有国产的优势,引进有引进的优势,关键是看怎么操作。
新世纪副总经理周芳格外谨慎,对公司钢化线的生产经营状况三缄其口。
比起“局内人”来,“局外人”说话要轻松得多。年初刚成立、生产销售一直较好的成都银盾防弹防火玻璃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殷继烈,对目前成都钢化玻璃市场的“突变”显得有些惊讶,称“上钢化线得要慎之又慎,不过,任何事也要一分为二,有弊也会有利嘛。”
成都金长城特种玻璃厂的刘工程师说:“目前我们还没有上钢化线的打算。我们将坚持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坚持以质量为本、信誉至上的原则,树立企业在市场上的良好形象。”同样对成都钢化玻璃市场“突变”不十分清楚的维民玻璃厂原本已在新都购买了五六亩地,拟做上线准备。当告之实情时,他称要看一看再说,目前上线与否不是资金的问题,是要根据市场来考虑了。
众人皆醉谁独醒
就目前蓉城“钢化大比武”的这一现象,究竟对市场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如何规避市场风险?业内人士也纷纷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四川玻璃股份有限公司镀膜公司的罗亦信,对目前钢化线发展状况十分忧虑。他认为,目前钢化市场十分混乱,市场竞争十分惨烈。川玻钢化线是美国设备,应该是很不错的,但目前这条线吃不饱,年产还不到1 0万平方米。
罗称,现在虽然钢化线很多,但真正能发挥配套优势的不多。钢化线与其他加工产品还有些区别,除了设备外,还需要有很好的操作经验。
身处建材路“钢化闹市区”的宏达老总潘乾云称,当初也打算在成都上一条钢化线,但看到明达、一五七、成玻都要上线,才决定移师内江。他认为目前成都有三五条线即可满足市场需求,一下增加到1 0条线,显然有些过剩。这样下去,钢化线在成都迟早会打起价格战。
新世纪周芳认为,现在是市场经济,上不上线多是企业行为,但突然上了这么多,无论对市场还是对企业都会有冲击。要做的准备一是在经营策略上会有考虑,二是将在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上下功夫,以此提高企业信誉,赢得市场。
当问及国栋副总周荣侯国栋地处双流受影响是否会小一些的问题时,周称:“相对小点,但地域性不是主要的问题,蛋糕肯定会被分割,我们也会采取相应措施。同时,我们还可与其他加工产品配套,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
而明达的曾晓对此却抱以乐观态度。他认为,目前从我国深加工率来看是很不够的。长远看,钢化线的发展对市场是个促进。项目上多了,企业自然会降成本;价格低了,用户也会增加,需求也会相应增加。他认为玻璃深加工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七八条生产线不会有很大的问题,但在需求还未跟上时,现在上这么多线的确为时过早。
四川省水泥玻璃陶瓷行业协会秘书长任荣认为:过去我国玻璃深加工发展较为落后,现在国家大力推广深加工玻璃,市场也有需求,利润也比较大,但一哄而上,竞争肯定会更加激烈,最终还得由市场来解决。对企业来讲,选择某个项目,应当在产品的发展和市场的潜力上多加考虑,竞争是必然的,但科学决策也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