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免费发信息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 成都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老石油的“水稻”故事

2019/9/18 4:21:27发布97次查看
上一回听了庄洪贵作为“土司机”的酸辣苦甜,这次再听听他种水稻的故事。
1979年,凭着十年货车司机的出色表现,庄洪贵走上了管理岗位。而刚担任运输大队副大队长的他,主动揽下了没人愿管也不好管的家属种水稻工作。
那个时候,随着成千上万的石油工人陆续来到胜利油田,职工家属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为解决油田人的温饱问题,提高职工家属收入,在油田统一规划下,各二、三级单位纷纷组织开展家属种水稻工作。
要说种水稻,庄洪贵和诸多石油人一样,也是位地地道道的门外汉。“说起开车送货,绝对没问题,但你让我种水稻,别说一知半解了,当时真的算上零知零解。”庄洪贵接着表示,石油人能把地下的原油开采上来,种好地面的水稻也不在话下。
种水稻跟开车一样,也要先“考证”,再“上路”。打定注意后,庄洪贵旋即开始了他的水稻“考证”之旅。他多方打听周围的水稻专家,数次到鱼台、河口甚至到会种水稻的职工家里学习种植技术,请教种植经验。一个月下来,庄洪贵光是笔记就记录了厚厚的两大本,从中他也逐步掌握了种水稻的经验诀窍,从种子的选择处理、水稻的育苗播种以及施肥追肥,直到现在他还是如数家珍、一清二楚。
光有书本知识还远远不够,要知道在东营这片盐碱地种水稻可不是件容易事。为了提高水稻产量,庄洪贵和他的自行车就“住”在了田地里,每天穿梭于各个稻田,亲自参与实施压碱、洗碱、压沙等土壤改良措施。
原来开车时,庄洪贵被家人戏称为“土司机”,到种水稻时又跟“土”打上了交道。整日在稻田地里操劳的他,回到家中还是免不了一身尘土、一身泥水。“我‘土’些不碍事,只要水稻长得好就中。”庄洪贵笑着说。
看着稻苗从破土而出到节节攀高,再到挺拔的腰身被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庄洪贵和身边的师傅们虽然一个个日夜操劳晒得是黑黢黢的,但他们心里却是乐开了花。当年,运输大队成为水稻亩产最高的三级单位,亩产量由以往的不到400斤上升到800多斤,直接翻了一番。庄洪贵因此也成了干部职工眼里的“水稻专家”。
1982年,刚刚担任油田农业处副指挥的翟万迎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懂水稻的庄洪贵调到了农副业科,专门负责油田家属水稻种植工作。
那个时候,油田原油产量年年超产,但粮食生产多年没有完成500万斤的产量任务。刚上任的庄洪贵就结合自己的种植管理经验,总结提出了两个提升办法。
“一个就是将旱田产量低的麦子、豆子改水田种水稻。”庄洪贵介绍,再一个就是整理水稻种植经验,规范水稻种植,提高各单位水稻产量。
立竿见影,吹糠见米。庄洪贵来到农副业科的第一年,油田粮食生产达到了540万斤,第二年720万斤,第三年更是达到了910万斤。油田不仅是一个产油大户,而且同时也变身为产粮大户,油田人的温饱问题随之也成为了过往。

成都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