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免费发信息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 成都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成都努力打造“双创”升级版

2022/10/5 6:28:43发布56次查看
10月9日,2018年全国双创活动周在成都正式启动,这也是“双创周”首次将主会场放在西部举行。
作为本届“双创周”主会场,近年来,成都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系统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加快形成。近3年,成都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5%,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年均增长18.8%;各类市场主体年均增加35万余家。2017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接近1万亿元。
打开“闸门”,创新活水喷涌而出
以2015年为界,之前5年,西南交通大学只有14项专利转让、许可,之后1年多,就有168项专利完成了分割确权和转让许可,16家高科技创业公司成立,带动社会投资10多亿元。
巨变来自于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近年来,成都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链条,构建起以高校院所为基础、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协同、军民深度融合的城市创新体系。
针对科技创新、科技转化的“痛点”和难点,成都市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探索“早确权、早分割、共享制”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改革充分考虑了发明者个人和所有者集体的利益,调动了双方的积极性,使以前“锁在抽屉里”的成果得以转化并产生社会经济效益。
改革犹如打开一道关闭已久的“闸门”,创新活水喷涌而出。截至今年7月,该项改革试点已拓展到20所高校院所,超过400项职务科技成果成功实现分割确权,作价入股创办高新技术企业60余家,带动社会投资过百亿元。
伴随着科技创新源头供给的增强,成都市依托高校院所优势学科、龙头企业优势资源,规划建设了环川大知识经济圈、电子科大“一校一带”、环西南交大智慧城等10个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带动高校、院所和社会资本投入超过10亿元;与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院所、企业签约项目227个,预计后期拉动社会投资超过1500亿元。
与此同时,随着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民参军”机制创新和“军转民”开放创新同步展开,军民科技协同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和成果双向转化,技术、产品、资本、人才相互融合,为创新创业带来强劲的活力,全市实施军民融合产业重大项目71个,总投资超过900亿元。军民融合产业正成为全市经济新的增长点,2017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937亿元,增长13.4%。
精准施策,着力优化“双创”环境
3年多前,正在电子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王军敏锐地发现大数据风头正劲,在学校和导师的支持下,他边学习边创业。今天,他所创办的成都知数科技公司已成为多家金融机构的合作伙伴,公司估值超过2亿元,先后获得3000万元融资,预计今年营业收入可达2000万元。
“能有今天的成绩,得益于成都良好的‘双创’环境。”王军介绍说,创业伊始,成都就从办公条件、融资等多方面予以大力支持。
以深化改革为核心动力,成都大力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拓展企业融资渠道,系统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营造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
对于轻资产的创新型企业来说,知识产权往往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为此,成都制定出台“知识产权十条”等政策措施,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目前,成都获批全国唯一专利代理行业进一步改革试点城市;成都市郫都区率先成立首个集专利、商标、版权“三合一”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机构,获批首个国家知识产权小镇;天府新区成立了西部首个跨区域集中管辖知识产权案件的成都知识产权审判庭。
在成都,创新创业已形成浓厚的社会氛围。3年多来持续开展的“创业天府·菁蓉汇”系列活动,通过“主体活动、菁蓉训练营、菁蓉创享会、菁蓉杯海外华人创业大赛”载体,营造全社会支持参与创新创业氛围;举办了4届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推动全球创新创业资源汇聚、融合和对接。2015年以来,当地累计举办“双创”系列活动500余场,累计吸引了近700家(次)创投机构、1.4万家创业企业及团队,61.5万余人以多种方式参与,累计交易额超过750亿元。
聚合资源,建强“双创”平台载体
位于成都高新区的“菁蓉汇”广场上,8栋大楼里聚集了数百家创新型企业。在这里,既有阿里巴巴等大企业的创业基地,也有刚走出校门不久的“草根”创业者。实力虽然有差异,但在这里都能找到合适的平台。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成都整合政府、企业等多方资源,建设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支撑平台,推动政策、技术、资本等各类要素向创新创业集聚,促进多元化供给与多样化需求有效对接。
着眼提供低成本、全方位、专业化的“双创”服务,成都突出打造高新区“菁蓉汇广场”、天府新区“天府菁蓉中心”和郫都区“菁蓉小镇”等3个众创空间引领区,形成国际知名的双创“菁蓉”系列品牌;此外,还建成了磨子桥创新创业街区、天府新区大学科技创新园等“双创”载体集聚区;围绕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建设一批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的众创空间和孵化器。目前,成都众创空间体系已初步形成,共建成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及众创空间200家,面积594万平方米。
对于处于种子期、初创期的科技企业来说,融资首投难、首贷难是共性问题。成都积极引导银行资金、创投资本、保险资金等多元化的社会资本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启动设立了总规模1000亿元的成都发展基金,一期基金已投入运行100亿元;坚持投贷贴多措并举,撬动更多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支持创新创业。
良好的“双创”环境吸引了一大批人才成为“蓉漂”。据统计,自去年7月份成都实施人才落户新政以来,本科以上学历落户超过23万人;累计聚集“两院”院士32名,高层次创新人才聚集效应进一步凸显,实现“引进一个人才、聚集一个团队、带动一个产业”的人才效应。(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钟华林)
成都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