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的核心,来自知识产权的助推。昨日,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7年成都市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白皮书正式发布。白皮书显示,去年,成都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聚力创新发展,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市、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国家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试点城市,专利申请量位列副省级城市前三,知识产权发展取得新突破。
全市专利申请突破11万件 同比增长16%
记者了解到,去年,我市在专利、商标、版权三大领域取得新的突破。
白皮书显示,去年,我市专利申请授权量持续增长。全市专利申请113956件,同比增长16%,位列副省级城市前三。其中,发明专利申请47033件,同比增长19%;实用新型专利申请46654件,同比增长24.7%;外观设计专利申请20269件。全市共授权发明专利7990件,同比增长10.9%;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9685件;授权外观设计专利13413件。截至2017年,全市有效发明专利30519件,同比增长21.1%。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9.2件。
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我市商标申请注册量平稳增长。全市各类市场主体新申请商标注册11.9万件,新增注册商标5.9万件,累计有效注册商标达28.5万件,占全省总量的58.7%,全市每万户市场主体拥有注册商标1477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全市中国驰名商标累计达123件,占全省总量43%。“金堂羊肚菌”成功注册地理标志商标,全市地理标志商标累计达21件。
与此同时,版权登记数量迅猛增长,质量显著提高。全市作品登记量达58808件,同比增长115.2%,其中,美术、摄影、文字、设计图等作品占登记总量的98.9%。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数量达24766件,同比增长79.1%,其中,处于热点领域的云计算软件、物联网软件、游戏软件、app软件占登记总量的40.4%。全年受理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资助3855件,资助经费150余万元。
司法与行政双管齐下
加大保护力度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城市发展生命力。去年,我市加大执法力度,严格知识产权保护。
白皮书显示,在司法保护方面,全市法院共受理知识产权民事案件3628件,同比增长31.8%,审结2975件,同比增长19.4%;受理行政案件4件,同比增长100%,审结4件,同比增长100%;受理刑事案件78件,同比增长39.3%,审结70件,同比增长37.3%。
此外,全市检察机关依法惩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在批捕起诉方面,全市检察机关全年共批准逮捕涉及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79件185人,逮捕人数同比增长198%,起诉108件252人,起诉人数同比增长200%;全市公安机关共立案侦查侵犯知识产权和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案件177件,与去年案件数量基本持平,刑事拘留175人,逮捕163人,移送起诉320人,捣毁制假生产窝点50多个,涉案金额达2.9亿余元。
白皮书显示,在行政保护方面,市知识产权局深入开展“双打”专项行动,全年专利行政执法办案数量取得新突破,达到468件,同比增长310%;市工商局持续开展“红盾春雷”“双打”“打击商标侵权溯源行动”等专项执法行动,全市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共立案查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案件175件,结案162件,罚没250余万元,移送司法机关5件;市文广新局开展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2017”和“净网”专项行动,联合市公安局、市经信委、市网信办对156家互联网文化单位进行网络巡查,查办侵权盗版案件29件。
成立“三合一”知识产权局
打通知识产权全链条
发挥知识产权在创新驱动中的作用,我市在加强知识产权服务的同时,还通过搭建知识产权平台,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
白皮书显示,市知识产权局探索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改革,推动郫都区在全国率先成立集专利、商标、版权等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和综合服务于一体的“三合一”知识产权局,打造“一个部门管理,一支队伍执法,一个大厅服务”的模式,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
市工商局优化商标公共服务体系,国家工商总局成都商标受理处运行一年来,共接受商标注册咨询24000多人次,受理商标注册申请9176件,办理注册商标专用权质押登记5件,帮助企业融资6818万元,业务量居全国105个商标受理窗口首位。
此外,市中级人民法院还持续深化审判机制改革、创新审判模式。去年1月,率先设立成都知识产权审判庭,作为该院的内设专门审判机构,成都知识产权审判庭按照“先庭后院”的思路,推动成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持续发展。(记者 缪琴 宋妍妍)
原标题:去年成都专利申请量位列副省级城市前三